高枕無憂還是「高枕有憂」?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有過,以半躺高睡的姿勢靠在沙發上看著電視,
有時會發生昏昏欲睡的感覺,但是一旦起身躺到了床上,卻又輾
轉難眠的經驗。
但是卻有很多人到了晚上睡覺時,就會感覺到胸悶或有經常性夜嗽
,尤其是老人家、甚至是心臟衰竭的患者,他們一旦平躺睡覺時,
就會覺得呼吸困難。常需要墊高枕頭或坐起來,才會感到舒服,比
較好入睡,也似乎真的印證了古人所說的:「高枕無憂」的現象。
但實際上,睡在高枕才能好眠,背後可能隱藏了「缺氧型睡眠障礙」
的問題,這類型的人們,需要依靠半躺臥或加高枕頭,加強地心引
力對於心臟的作用力,才會感覺到比較舒服、好入睡。原來「高枕」
並非「無憂」,或許可以世說新語一下,將高枕無憂改成「高枕有
憂」,來形容這樣子的缺氧型睡眠障礙者。
地心引力對睡眠的影響
缺氧睡眠障礙研究中心指出,要找出為何平躺比坐著難睡的原因,
就得要從心臟的構造開始解密: 心臟有四個腔室,位在上面的叫做
心房,心房的心肌細胞比較小也比較少;而在下面的叫做心室,心
室的心肌細胞則比心房的大而且數量比較多。
心臟藉著周而復始的舒張和收縮,將血夜運送到全身每一器官和組
織。首先,全身的靜脈血集中回流到右心房,然後在壓送流入右心
室,接下來右心室收縮將靜脈血液壓送到肺動脈去交換取得氧氣。
類似的同步流程也發生在左邊的心房及心室,只不過流進和流出的
則是帶氧氣的有用血液,而目的地卻是供給全身上下38兆個細胞使
用。
周而復始的舒張和收縮通過血管把血液泵送至全身的每一器官和組
織,給他們提供氧氣和養分,產生能量,使得它們可以正常的運轉
,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和活力。
因此,當白天人們站著或坐著進行各項活動時,因為直立於體幹的
心臟,有地心引力的協助,使得心房的血液容易往下順行至心室。
到了夜晚睡覺時,因為採取平躺的睡姿,心臟相對而言呈橫躺狀態
,少了地心引力的協助,使心房的血液流入心室時,血氧的供給和
白天比較起來,明顯減少很多。
日常中像是政府或保健專家經常呼籲大眾,減少以躺著的姿勢看小
說或滑手機,會造成眼睛的視力問題,甚至是腦損傷,經過缺氧專
家-陳志明博士的研究指出,也是因為人體軀幹在躺著的時後,心血
管系統缺乏地心引力的協助,血氧供給不足使眼睛缺氧或腦部缺氧
所導致。
躺著反而難入睡的原因
在陳志明博士的最新研究發現,能否順利進入睡眠其實取決於身體
的血氧獲取程度。當血氧獲取能力或程度無法達到一定的相對水平
時,軀體將因缺氧而產出一類特殊的神經波,通過延髓激發包括食
慾素等神經區塊,而阻止身體進入睡眠活動,於是才會發生了失眠
、難以入睡的現象。
尤其是對於缺氧體質的人而言,身體本來就處於較少血氧能量的狀
況下,再加上以平躺姿勢睡覺,心臟缺乏地心引力協助運送血液,
造成心臟推送血流的能力變差,使得血液循環中對全身細胞的供氧
量更少,使得我們中腦的下視丘旁邊,調控睡眠的感測開關-食慾素
神經細胞群,接收到能量不足的訊號,造成了「躺著反而難入睡」
等等的睡眠障礙現象。
解決地心引力因子造成的睡眠障礙
有一位看過陳志明博士寫的《睡眠救贖: 缺氧型睡眠障礙》著作的書
迷,他就有「半臥才能睡著」的問題,所以透過缺氧睡眠障礙研究
中心聯繫上他,詢問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才好,因為該讀者買了專
屬的枕頭,墊在背後維持半躺的姿勢入睡,但久了以後頭頸部又有
痠痛的問題,而且偶爾翻身時,墊背的枕頭位移了,不久後就會又
醒過來,睡眠障礙依然存在。
博士認為靠輔助的枕頭或其他外力,維持半躺姿勢,幫助睡眠,只
是治標不治本的作法。因為半躺雖然可以比較好睡,但這樣的姿勢
,長期下來可以能會因姿勢不良,使得頭頸部肌肉的能量分布不平
均,引發其他更嚴重的缺氧問題。
因此,博士還是建議該讀者針對身體缺氧的問題作調整,進行睡前
的全身肢體活動,增加心臟攜氧量,加強肺部血氧的交換速度,並
再加上博士提供一些有氧食物等等的配方幫助調整缺氧體質,加強
心肺功能後,就能解決這種半臥著才能睡著或者平躺著難以入睡的問題。
缺氧型睡眠中心- https://sleep-disor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