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現在醫學的發達使得人們生存年紀越來越大,以大陸及台灣來說,現在已經變成是

一個明顯的老人化社會,現有最困擾人們的疾病不是癌症也不是心肌梗塞,而是失智症

(癡呆症)問題!

文章標籤

志明博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幾乎每個人這一輩子都曾經頭痛過, 可是卻有很多人卻是面臨到長期的頭痛問題 ,一般來說在醫學界如果一個患者頭痛的強度和頻率超過每月十次 以上的時候,那麼大致上是屬於偏頭痛的問題。

現在大部分 的科學界研究頭痛或者偏頭痛的問題時,仍然是著重在頭痛發作時的末端現象,也就是著重在為什麼大腦血管會莫名奇妙的發炎,以及血管為什麼會突然地暴漲擴張等等問題的發生。但是我的研究卻發現頭痛或偏頭痛的問題根源是在身體的慢性缺氧所引起的 。

我們的腦波也是這個樣子,要造成它起伏震盪很大的時候,必須要充分大量的能量供應 才能夠激盪,而要有充份大量的能量供應,則必須要足夠的血氧供給才能夠提供大腦神經細胞的代謝生產能量。這時候身體所能夠做的,只有加大血管口徑、增加血管通透度這兩項機制,才能夠造成發炎。當血管口徑增大的時候,會觸動血管周邊的三叉神經激化而產生痛感。

文章標籤

志明博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帕金森氏症到底和缺氧到底有沒有密切的關係呢?如果逆轉缺氧的問題可不可能回復這個疾病呢?我想這個是我實驗室非常重大的使命之一。

很多的讀者看過我的書之後大概都知道,多巴胺的生化合成過程裡面, 是先從我們日常食物中所攝取的苯丙胺酸(Phenylalanine)這個必須胺基酸開始,當我的身上有大量的苯丙胺酸原料, 同時身體的黑質神經細胞也必須獲取了足夠的氧氣之後,才能夠往下游生產一個叫做酪胺酸的產物,而這個酪胺酸要長出左旋多巴這個多巴胺的前驅物質的必要條件,則必須又是得有充分的血氧供給才能透過酪胺酸羥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代謝成左旋多巴,之後才能再轉換成多巴胺。

在這個過程裡面有兩道必要的關卡需要用到氧氣,也就是說,當血氧不足的時候 ,多巴胺根本沒有辦法形成 ,或者可以說即使 分泌也會相當的不足!

文章標籤

志明博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目前為止對於帕金森氏症的病理切片分析, 大致上都存在一個普遍的現象:在神經黑質細胞群裡,大多數發生變異的細胞都會發生路易小體(Lewy body)的現象。當比對不是 正常人的病理切片時候,這些帕金森氏症患者的黑質細胞裡幾乎都存有大量的路易小體。

這個路易小體如果用簡單的說法來解釋,是細胞中大量和運送多巴胺有關的神經載體相關胜肽,因為無法形成3D立體的蛋白質結構,所以就漸漸的堆積形成一種變異的神經細胞內聚合體,從顯微鏡切片看起來好像細胞裡面專屬小載體一樣。

這個路易小體本身並不是造成帕金森氏症的病因,但是這個現象卻是細胞變異的結果,由於黑質神經細胞是專屬分泌多巴胺的細胞,這些多巴胺的運送必須由細胞內構築這些專屬載體的相關蛋白(包括 alpha-synuclein、ubiquitin、neurofilament 蛋白群、及 alpha B crystallin蛋白等等),以很複雜的方法傳送到突觸位置附近的專屬通道裡才能釋放。同時,釋出後的多巴胺當他們接觸到下一個神經的專屬受體之後,同樣的也必須要通過一種叫做多巴胺轉運子(Dopamine transporter) 的作用以回收到原來的神經細胞裏頭,這樣才完成完整的神經傳導程序。

文章標籤

志明博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象裡曾經看過的一些影片中,常常出現當人的情緒很憤怒激動、或者很高興的時候,劇情中角色的手常常會出現部自覺的顫抖模樣,或者是像猴子跳舞那個樣子,其實這都是我們大腦不正常釋出過量的多巴胺所導致的現象。

帕金森氏症其實是一種神經慢性退化的症狀 ,而這裡所說的慢性和別的病症有一點不太一樣 ,是因為它會隨著時間而改變症狀的情況! 初期的帕金森氏症患者大都會發生類似過動症、舞蹈症、顫抖症的現象,但是隨著時間的推演,症狀將演變成類似漸動症、遲緩症、退化症等等的現象。

在大腦中央的底部神經區域中,因為從大腦切片可以發現有黑色素沉澱的一個部位,所以又被稱做黑質神經區,在這一區的神經細胞專門只負責一種控制我們身體動作的神經物質分泌製造, 這個神經傳導物質我們稱做多巴胺,它是由我們飲食中所攝取的酪胺酸,之後再經過代謝合成而形成的一種小分子物質。這個多巴胺如果再繼續合成的話將會形成正腎上腺素以及之後的腎上腺素,當然這個不在我們目前討論範圍之內。

文章標籤

志明博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人可能到現在還認為一個癌症的腫瘤, 裡面是不是全部都是癌細胞所形成的?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誤解, 其實一顆腫瘤裡面除了包含了大量的癌細胞之外,更大多數的體積其實是纖維蛋白的碎片混合所形成的一個具有彈性的綜合體,真實的狀況是如果把一個癌症的腫瘤想像成一顆棒球的話,會比較貼近實際的腫瘤結構。

癌症腫瘤的生成,在前面大概都已經介紹過了,然而腫瘤為什麼形成像一個硬塊一樣的東西呢?原因就發生在纖維母細胞和腫瘤的對立狀態,由於癌細胞在不斷擴張的過程當中, 我們身體也會感測到這樣的問題,所以我們的免疫系統會啟動腫瘤周遭的纖維母細胞分泌大量的纖維蛋白去包覆這顆腫瘤,以防止他繼續擴大再生,但是所謂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身體越是去包圍它,腫瘤裡面越是缺氧,因此使得缺氧誘發因子越來越活躍,從而大量生成基質金屬蛋白酶MMP,這些MMP可以很有效地將這些纖維蛋白給剪碎破斷 ,而使得纖維母細胞越發的去製造和分泌更多的纖維蛋白,再包覆這個腫瘤。

在如此交互攻擊和防守的作用之下,這裡面唯一主宰他們攻防戰的幕後黑手其實就是缺氧的程度!簡單的說如果越缺氧,腫瘤將長得越快、越大,相反的如果這一區的氧氣供給非常充足,那麼這個腫瘤將會停止生長,甚至還有機會縮小一些。

文章標籤

志明博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人或許不知道,其實包括你、還有我、甚至你我的小孩早就都已經有很多的癌細胞存在我們身體裡面,研究發現幾乎每一個人死亡之後,如果經過解剖身上都有無數的小小腫瘤出現,這代表一定有某些特殊的原因,讓這些腫瘤沒有辦法長成惡性的大腫瘤,而這個所謂的特殊原因就是不缺氧!

在我的書裡面常常說過,癌症小腫瘤的初期就像是個地方的小幫派那個樣,如果沒有特別的生財管道,那麼了不起是一些地痞流氓罷了,地方上的派出所一出馬就可以把他們限制在小地方裡窩著罷了。但是一旦幕後有財團在撐著他們, 提供他們資金也提供他們武器時候,那這些小混混很可能就會變成社會上的超級毒瘤!

癌細胞也是這個樣子,當他們在很小的時候,附近的纖維母細胞很快的就分泌一堆的纖維蛋白將他們圈圍起來 ,如果他們乖乖的活著,那麼終其一生也只能做個小小小腫瘤。但是當他們在缺氧誘發因子的活化之下,不斷地向周遭釋放出血管新生因子,去刺激附近的血管分枝長出芽孢,並漸漸的延伸到這些腫瘤細胞之後,他們就能夠獲取大量的資源,於是就有能量能夠提供他們不斷的複製生長!

文章標籤

志明博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人會以為得了癌症是因為自己的免疫力太差, 讓癌基因有機可趁。其實這是很早很早以前大家還對癌症還很陌生的時期,一般在街頭巷尾以訛傳訛的謬論。新的研究發現其實大家以前認為的所謂的免疫力太差,讓癌基因爆發的因子,其實應該指的是細胞核裡的基因停頓所導致的。

所謂的細胞基因停頓(gene silence)用很簡單的方式來比喻可以說是『 DNA的罷工』,在現實生活中所謂的罷工一定有它的原因,最簡單的原因就是發不出工資!而在細胞裡面造成DNA吧功的主要原因也是因為細胞沒錢了!

當我們身體缺氧的時候,細胞的能量產出自然就減少很多,細胞為了節省開銷,必須將很多之前的工作給停頓下來,要停止細胞的工作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將DNA給鎖住,這樣子幾乎所有與緊急生存不相干的蛋白質製造就會停頓下來,可以減少許多能量的損耗。

文章標籤

志明博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發現當使用那些非常昂貴的標靶藥物(如血管新生因子阻斷劑),在療程結束一段時間之後,發現病患的癌細胞擴散機率反而加大! 近期內有很多的研究甚至開始在反思探討,目前利用阻斷血管增生的概念所發展的標靶藥物,到底是對癌症的治療有幫助?還是反而害了他們?

其實這些標靶藥物在作用機轉上面以單一一個方向來說還算滿正確的,只不過因為把標靶藥物當作是歛財的工具時,就開始發生很大的問題了!首先是這些藥物非常的昂貴,因此造成很多人沒有辦法長期使用, 只能在療程當中補助既有的化學療法合併使用,這造成在療程當中,腫瘤的血管確實能夠阻斷一陣子,也讓腫瘤細胞的擴展減緩了許多,甚至具有縮小了腫瘤的尺寸的功能。但是不要忘記這些阻斷血管新生的標靶藥物在治療的療程之間, 由於阻斷了血管而使得腫瘤內部的癌細胞更加的缺氧,所以這時候細胞內的缺氧誘發因子(HIF)被大量的分泌出來, 同個時間雖然血管沒有辦法因為缺氧而增生,但是缺氧誘發因子卻可以大量的去刺激金屬基質蛋白酶MMP的生成,於是原本還沒有過多癌細胞移轉的動機,但經過標靶藥物的療程之後,很明顯的將增加癌細胞轉移的機率。

另外一個原因是當化學療法結合標靶療法階段完成以後,原先被壓制極度缺氧的腫瘤,將很快的立刻製造大量的血管新生因子,同時當患者完成的化學療法以後,身體已經非常的虛弱,大多數的組織及細胞都呈現比平常更缺氧的狀態,因此除了原有的癌腫瘤會急速長大之外,原先已經移轉出去的癌細胞,這時候也有很多可以落腳寄生的場所,過了一段時間,如果患者仍然過著缺氧的生活,或者有著缺氧的身體體質之際,癌細胞的成長將在半年到兩年這期間急速的擴張長大,到那個時候進了醫院恐怕就嫌晚了!

文章標籤

志明博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面談論癌症的文章曾經說過, 癌症生成的過程中具有一個很有力量的武器,那就是利用身體的慢性缺氧,造成大多數的細胞能量生產不足,而導致細胞內部必須節約能源以共體時艱。細胞節約能源的最常見的辦法就是利用DNA甲基化和者是DNA乙酰化(HDAC) 的作用機制,將細胞內的DNA全部縮減捆紮起來。

因此近年來另外一個新興的生物科技製藥策略,就是利用抑制DNA乙酰化(HDAC-i)的方法,將細胞的縮減DNA的特性給打開來,讓原本罷工的一些重要基因,可以堅守他們的崗位,使細胞原來錯誤的複製過程,透過細胞內部自己的檢核系統,而去自動銷毀錯誤的複製成果(在這裡指的是癌細胞)。

研究發現幾種十字花科的植物或青菜的萃取物,具有HDAC抑制的功效,也就是透過它們可能可以防止細胞內的基因,因為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吲哚、萝卜硫素、异硫氰酸酯等,比較知名的常見食物例如捲心菜、花椰菜(菜花)、綠菜花(西蘭花)、大白菜、小白菜、青菜、油菜、各種甘藍、西洋菜(豆瓣菜)、芥菜、榨菜、雪裏紅、大頭菜、蕪菁等等都是常見的十字花科青菜。

文章標籤

志明博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