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蔘-MLB 對於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瘤、經痛及經期不規則之功效

  

MLB (Magnesium lithospermate B) 是從中藥『丹參』(丹蔘)中所發現的一種主要天然成份,它是由4個咖啡酸所組合而成的多酚酸類結構 (polyphenols),因此它的基本化學性質是一種相當安全與強力的抗氧化合物。

 

   丹參(丹蔘)在傳統使用中,除了對心腦血管疾病方面具有相當優異的防治功效之外,在婦女經痛疾病尤其在痛經、閉經的緩解與治療上,更是扮演著重要角色。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已經論述『一味丹參,功同四物』的傳統應用說明,而在現今的臨床上也印證了該中藥的療效。

 

  2007年在陳志明博士及研究團隊發現丹參(丹蔘)的有效物MLB、細胞受體及作用機轉之後,這項植物終於可以突破並進入現代西醫系統。因為它和1997年諾貝爾獎得主所發現的鈉/鉀離子幫浦(Na+K+ - ATPase)機轉可以連結契合!除了成為當今第一個抗氧化物的強心劑之外,更能應用於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瘤、經痛及經期不規則等女性相關症狀上。以下將分別在減低疼痛機轉、排除血塊腫瘤機轉、及強化血液供給機轉作功能性闡述,並對其安全性研究及相關臨床數據提出說明。

一、排除血塊、內膜及肌瘤機轉:

  

在女性一生的生育期中,子宮中的內膜細胞總是不斷的增生、分化、凋萎、崩解等重要步驟重覆循環著。然而在特別情況或環境下(如血液供給、前列腺素分泌等),內膜細胞可能不依循步驟而導致不凋萎或重覆增生,因而產生內膜異位或肌腺瘤等症候。現有技術除了顯微手術之外,其他則如NSAID、Danazol、GnRHa、口服避孕藥或黃體素等治標的緩解症狀藥物,並不能滿足適用於現有病患。

 

要解除這類病症的治本對策之一,就是必需讓內膜細胞正常的增生、分化、凋萎、崩解。尤其是已經異位沾粘或增生的內膜細胞,更必需要快速的凋萎而不能影響到正常細胞的運作。2006年日本的研究團隊,就以類固醇強心劑(Bufalin)對人體子宮內膜及腺瘤細胞進行研究,結果發現異位增生的內膜細胞及腺瘤細胞都能夠有效的凋萎、崩解,而正常的內膜細胞則無所損傷。

 

woman_clip_image002.gif 

woman_clip_image004.gif 

 

丹參(丹蔘)在歷史及現代臨床上具有清除子宮內膜異位及肌瘤的特殊功能(詳後),但其原因始終不明。經過陳博士研究團隊的實驗證明,丹參(丹蔘)有效成份MLB能夠局部抑制鈉鉀離子幫浦活性之後,MLB對不正常增生的子宮內膜細胞有特殊誘導凋萎作用是為丹參(丹蔘)排除血塊、內膜異位及肌瘤的主要機轉之一。

 

二、減低疼痛機轉:

  

造成原發性經痛的可能因素為子宮內膜的前列腺素產生過度旺盛,造成子宮缺血及強烈收縮牽動神經而引起痛感。而續發性經痛造成原因則常是因為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腺肌症、骨盆腔沾粘或子宮肌瘤等因素所觸動神經而引起之疼痛。

  

疼痛的形成則在於發生痛感部位大量的激化神經細胞,釋放出大量的電脈衝波,以極快的速度擴散到頭頂部位,再傳到腦幹的痛感中樞。這種高能量神經電波的突發結果,會引起週遭血液大量湧入,使得血管急速擴張產生類似發炎的反應,直到電脈衝波與血液消退為止。於是這種雙重的作用機制,使得痛感中樞持續的發出訊息,而造成疼痛現象。

  

由於神經訊號的傳導是藉由鈉離子的去極化、鉀離子的再去極化、和鈉鉀離子幫浦平衡離子時的激化之協同作用而形成神經電波。因此,局部抑制鈉鉀離子幫浦,將有助調節不正常的大量電脈衝波形成及擴散,而達到降低疼痛感及發作頻率的機轉。

  

丹參(丹蔘)中的有效成份MLB,經研究證明能透過局部抑制鈉鉀離子幫浦活性,而調節不規則電脈衝波形成及擴散,因而達到降低經期疼痛感及發作頻率的功效。

 

三、強化血液供給機轉:

  

由於血管新生(Angiogenesis)是月經期間中內膜增生階段(proliferative stage)最重要構成項目。因此如同第一項中所陳述,要解除內膜細胞不正常增生及肌瘤這類病症的另一治本對策,就是提供子宮中充分的新生血管及血液養份環境,以避免子宮缺血引發的疼痛及內膜細胞不正常分化及凋萎。

  

丹參(丹蔘)在歷史及現代臨床上對心血管疾病具有特殊功能,在陳博士團隊發現丹參中的有效抗氧化物成份MLB,具有局部抑制鈉鉀離子幫浦受體作用機轉後,於是諸如強化心肌、抗凝血、消除血栓、擴張血管、抗氧化、耐缺氧、強化血流等作用也一併明朗。這些作用使得臨床上使用者的微血管血流供給及血管新生得以明顯增加。

  

藉由丹參(丹蔘)MLB對血液供給的強化機轉,不但可使得經期時的子宮收縮及缺血的疼痛感減低,並且也能提供內膜細胞正常環境以預防內膜異位或肌腺增生。

 

四、安全性證明:

A. 動物毒理安全實驗:

  1. 依照國際GLP認証實驗室之28天亞急毒實驗報告顯示:分別用『MLB』以12.5倍、25倍、及50倍(1000mg/kg)劑量連續28天喂食,結果不會引起死亡與產生毒性症狀,對大鼠之組織器官亦不會造成與試驗物質有關之病變。另外以同樣劑量進行基因毒性相關試驗,結果對細胞染色體不具有致基因突變能力;不會對微生物造成回復突變;及不會對造血機能產生毒性。
  2. 其他文獻關於複方丹參(丹蔘)萃取液對小鼠和大鼠的毒性毒理學研究觀察到:小鼠灌胃最大耐受力為10g/kg,相當臨床用量的 971倍;大鼠長期毒性試驗中,中、高劑量組ALT、ALP升高,光學顯微鏡病理切片發現,中、高劑量組的大鼠肝臟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性損害。其他各項指標均在正常範圍內波動,未發現其他受檢臟器與受試藥物有關的明顯毒性病理改變。停藥30天後血液生化指均恢復正常,組織學趨向正常,表明對肝臟的毒性是可逆的。長時間給予複方丹參(丹蔘)萃取液 (0.195g/kg)無毒副反應,於臨床應用是安全的。而在丹參(丹蔘)葡萄糖注射液的急性毒性和局部用藥毒性研究觀察到:大、小鼠靜脈注射丹參(丹蔘)LD50分別為27.02g/kg和26.89g/kg,家兔無明顯刺激性;豚鼠未見過敏反應;體外不同濃度丹參(丹蔘)對家兔紅細胞無致溶血及凝集作用。丹參(丹蔘)急性毒很小,無明顯局部用藥毒性反應。

     

B. 政府法令:

  1. 依照台灣衛生署食品衛生法令(95年)所明列之『可供食品使用原料一覽表』中,丹參(丹蔘)的根及莖可被當食品原料使用。
  2. 依照澳洲藥物及食品衛生法令TGA(2005年)所明列之(Substances that may be used as active ingredients in Listed medicines in AU), 丹參(丹蔘)的根可被當保健食品原料使用。
  3. 依照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法令(95年)所明列之『可供食品或保健食品使用原料一覽表』中,丹參(丹蔘)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使用。

     

C. 歷史及臨床記載:

  1. 黃帝內經:五參入五臟-人參入脾、沙參入肺、玄參入腎、紫參入肝、丹參入心。
  2. 神農本草經:『丹參主心腹邪氣,腸嗚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破癥除瘕,止煩滿,意氣。是為上品、無毒、常服可輕身』(註:癥瘕=痛經)
  3. 本草綱目: 唯一味丹參散,功同四物湯,蓋丹參能破宿血,補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帶下調經脈。其功大類當歸、地黃、芎窮、芍藥”
     

 

關於丹參(丹蔘)MLB 對於癌症相關 症狀之功效研究說明。

目前現有之醫學領域中,對於癌症擴散、腫瘤增生等症狀的預防及治療上,主要著重於「直接殺死」癌細胞或手術移除等症狀型治療為主要策略。因此在藥物的使用及設計上以抑制DNA分裂增生或特殊類固醇荷爾蒙等類之化學毒素藥物為主,甚至也裝上標靶載體,以求快速使癌細胞凋萎死亡為目標。但是由於該類化療藥物仍然以「直接殺死癌細胞」之舊有的治標思維為主,不論好壞的細胞一律「焦土轟炸」,導致病患更加虛弱而無法維持正常機能,結果大多只是延長數週至數月生命而已!更慘的是,「癌症的幹細胞」以正常細胞型式潛伏於體內各處,身體不平衡或虛弱後更易催發滋生。手術與電療方式也如同化療概念,同樣會讓原本受損的身體更加摧殘!

 

博士團隊研發中心針對以上現有藥物或手術對癌症擴散、腫瘤增生等症狀修護功能之缺點,目前正進行研發丹參MLB純天然之植物的配方,將針對癌症擴散、腫瘤增生等致死性之功能缺陷疾病,作癌細胞新生血管與癌細胞的全面強化修復與治療。其策略將使用配方中獨特的幾項新物質,透過抑制特殊血管增生素以加強阻隔癌細胞新生血管的增生,而使癌細胞無法擴散並萎縮死亡。另外透過配方中獨特的抗缺氧功能讓已增生或擴散的癌細胞無法侵略正常細胞組織,因此而得以控制癌症的幹細胞不增生擴散或形成腫瘤。配方中的獨特因子可讓成熟血塊迅速排除,更讓子宮機能維持正調理功能。同時由於丹參MLB全配方皆為天然抗氧化物之完善結合,因此可以讓正常細胞維持良好成長及DNA修護,而免於啟動成癌症變異。
 

 

(更詳細的內容,將於近期內的相關著作,與大家分享。)

arrow
arrow

    志明博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